詐騙防範祕笈 – 把握簡單原則避免被騙

在這個資訊爆炸、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,詐騙手法層出不窮,從電話、簡訊、電子郵件,到社群媒體、購物網站,無不成為詐騙集團下手的管道。儘管詐騙模式日新月異,但只要我們掌握幾個簡單原則,就能有效提高防範能力,同時辨別他人非惡意的行為,避免把正牌廣告或正當網站當作詐騙。

原則一:「不過度貪心」是最好的防護罩

詐騙者最常利用人性的「貪」來設局,但多數商家也會用人性的「貪」來吸引你購買,你要做的並不是完全沒有「貪」,你要做的是判斷可不可以「貪」。不合理的「貪」不要碰,「現在下單 5000USDT 送 3000 USDT」「只需提供帳戶就能賺大錢」「大師報明牌連中三期」「限時優惠,只要今天轉帳」「介紹幾人進來就能領多少」等具有 “不勞而獲” 或 “唾手可得” 性質的字眼,其實都是陷阱。另外,還有需注意那種 “售價遠低於市價” 或 “誇大不實” 的廣告標語,例如「6 TB 超大容量隨身碟限時 $1999」絕大多數都是商品實物價值遠低於廣告應有價值的買賣詐騙。

請記住一個原則: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

原則二:「不透露敏感個資是防詐的重要關鍵

個資有很多種,不是遇到跟你要個資就當人家是詐騙,你得要先了解每種個資洩漏的嚴重性,嚴重性由大到小排序:金融卡卡號 > 信用卡卡號 > 證件照 > 簽名 >> 身分證字號 > 生日 > 銀行帳戶 >> 手機號碼 = 電子郵件。最危險的個資就是直接涉及財產安全的卡號,其中金融卡刷得是帳戶餘額較難追回,信用卡能向銀行申請爭議款 (拒付) 略為安全。詐騙集團會直接利用卡號盜刷,常見於詐騙網站騙取錢財,因此若懷疑卡號洩漏,請務必立即向銀行申請停卡。雖然這樣排序,但其實危險的也只有卡號,證件照可以去申請各種銀行電信服務 (法律上可不承認),不要在不完整的紙張上簽名避免簽本票詐騙 (法律上可不承認),其他的個資都屬於用於行騙的個資,警覺性高的人其實不用過多在意,若你容易受騙就盡量不要隨意洩漏身分證字號生日銀行帳戶給別人,因為這些個資通常是詐騙集團 “說服” 你上當的工具之一。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學會辨別詐騙比防範個資洩漏更重要。

原則三:善用邏輯推理換位思考破解詐騙手段

遇到詐騙與否這個問題時,不思考就當詐騙的人其實和對詐騙完全沒警戒心的人一樣容易受騙,不思考絕對是最吃虧的。舉個例子,在 Facebook 上看到投資廣告時,如何判斷是不是正規交易所? 答案其實很簡單,正規交易所的收入是賺你的交易手續費,它不會要求你投資或送大量資金給你,如果你進到 APP 就能開始使用,驗證身份隨隨便便 (註:正規交易所通常要 KYC 驗證數天),那肯定是詐騙,因為正規交易所比你更怕詐騙,被抓到淪為詐騙工具可能整個交易所都要面臨停擺;如果你一開啟介面它就立即要求你儲值,且儲多少就送多少這種擺明就是要送錢的,也肯定是詐騙,因為正規交易所都有資金底子,不會缺使用者缺到要砸大錢買。

判斷是否為詐騙有時需要站在詐騙集團的立場思考,也就是你想騙到錢你應該怎麼做,以此來當判斷詐騙風險的邏輯依據,例如:當有人告訴你「快速致富」的方法強調投資報酬率高時,先問自己如果這麼好賺,為什麼他要告訴我?又例如:對方用電子郵件宣稱有自己的裸照威脅騙財,你可以思考看看,如果你沒看到這封電子郵件他怎麼拿得到錢? 如果他有你的裸照他為何不附上證明? 再例如:一個有品牌有 logo 且長期經營的購物網站是否為詐騙?你可以想想,哪個詐騙集團會想要經營自己的品牌? 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哪家詐騙公司嗎? 多數有品牌的線上商店都是正規的,若他們有標註如何處理收款 (例如串接哪個金流),那就不會是詐騙,你可能只會遇到消費糾紛,通常可向金流商或銀行申訴。

判斷是否為詐騙其實不難,換立場或用邏輯思考就能有正確答案。

原則四:適時查找相關法律用合法性判別是否正規

很多時候,你可以拿是否違法來判斷一個網站或一個商家正不正規,也就是他們是否願意受法律規範或受政府機關監管,舉例來說,「中獎通知」這類訊息不一定是詐騙,若真有其事,把它當詐騙反而得不償失怎麼辦? 你得要先問過自己你是否參加過他們的抽獎活動,如果沒印象就置之不理,有印象或好奇可以找商家詢問或往法律著手。實體商店辦的抽獎通常較正規,若是線上抽獎還要求補稅就要注意,除非商家請你到實體店面繳稅並領獎。根據《所得稅法》,價值超過 2 萬元的商品 “商家有義務幫你繳稅”,可以是商家吸收也可以向你收費,但若商家向你收費,他們就必須開立扣繳憑單,如果商家拒開或沒開就是違法,不鳥法律高機率是詐騙!

是否遵循法律也是辨別詐騙的基本法則。

原則五:善用資源或工具諮詢第三方意見並小心求證

接到疑似詐騙通知簡訊或電話,若要查證可以撥打 165 反詐騙詢問,那如果是一般的線上網站呢? 除了可以用上述所說的邏輯判斷,最常見的方法就是 Google,例如 Facebook 上的投資廣告,你可以直接把該平台或交易所的名稱打上去搜尋,如果有跳出官網或很多交易經驗分享(如開戶教學、投資教學、功能介紹、使用心得…),那多半是正規交易所,相反地,如果搜尋結果幾乎零貼文或少數幾則稱此平台是詐騙的社群文章,那請您不要點開使用。另外很多人不知道,其實也可以用網站安全查詢網 Scamadviser 來查詢網站安全性,該網站旨在利用憑證資料及網頁結構來進行專業分析並評分,如果評分低於 60 分請不要在該網站留下任何個人資料。

消費方面,不管是在陌生網站上購買商品還是線上繳費,有一大要點要特別注意,在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消費時,請確實核對四位大寫英文的網頁識別碼 (註: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添加網頁識別碼驗證功能),這個識別碼只會顯示在與銀行端有安全連線的刷卡驗證視窗裡,且每次交易都不一樣,如果該網頁顯示錯誤的網頁識別碼或根本未顯示網頁識別碼 99% 是詐騙盜刷,請盡快關閉該網頁。養成核對網頁識別碼的好習慣,基本上就可以避免被盜刷信用卡或金融卡。

詐騙日興月異,善用工具才能真正預防詐騙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